Search

「好」父母---共依附父母的特徵 part 1
吳麗娟

很多人都認為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「好」父母---共依附父母的特徵 part 1
吳麗娟

很多人都認為認真、努力盡己所能地在養育孩子的父母即是「好」父母。「好」父母一切都為孩子著想,為孩子做一切的事,變成孩子的奴隸,而且凡事掛心、擔憂。「好」父母常有好的企圖,為孩子著想,但其行為反而常常抹滅孩子的自信心與獨立性。 「好」父母認為孩子的行為會反映他們為人父母的能力,決定他們是不是好父母,所以,要孩子一切都要做對,他們為孩子所做的一切事情負責,然而,他們不能尊重孩子,讓孩子自己由經驗中學習,不能平等的對待孩子,讓孩子自己做決定,並為其後果負責。他們不相信孩子能由其經驗中學習,捨不得孩子付出代價或承擔後果,常過度保護孩子或代其做之。他們由孩子的依賴中來肯定自己的重要性,故常提供孩子許多的協助。「好」父母不能提供孩子學習相互尊重,因為當父母操控、專斷、過度保護或可憐孩子時,他們就已經不尊重他們的孩子了;而當他們允許自己成為孩子的「奴隸」,或人人可採的「腳墊」時,他們就未能照顧自己,不尊重自己了。上述這兩種情況,父母都未能教導孩子如何尊重他人或自己的權益,他們一切對孩子的「好」,反而變成對孩子的壓力、負擔,此時,「好」父母的特質變為「共依附」的特質。
常見的五種「共依附」父母所扮演的角色,分類如下:
(1)扮演「迫害者」的父母:這類型的父母常是專斷獨裁、過度要求且好批評的。父母常權威地要求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行事,一切以自己的需求與要求為依歸,要求孩子配合自己,一切以自己的想法為準,較聽不到孩子的聲音與需求,較不尊重孩子。此外,父母也常挑剔苛責孩子所作所為,給孩子「你們什麼都做錯」的挫敗感。
迫害者型的父母常掛在嘴邊的話是:「現在就去做」「馬上去讀書」「我就是這樣說,不需要理由」 「馬上停止你正在做的事,去做我告訴你要做的事」「住手」等,或「你不會啦!你又做錯了」「你到底在想什麼,亂做一通」「你真笨」「我真不敢相信你做了那件事」「你從來沒做對過任何事」「我不敢相信你又犯同樣的錯了」「你就像你的父親一樣,沒有責任感」等貶損孩子的話。
迫害者型的父母傳達給孩子的訊息是「照我的話做,就沒錯!」「因為我這樣說,所以你就這樣做。」「這就是我的規則,這就是為什麼你需要這麼做。」「你是不行的,沒用差勁的!」「你不能做對任何事!」「你會成功,那是不可能的。」孩子學到的人生信條是「我怎麼想都不重要」「我是不重要、差勁的!」「我很差勁,什麼都不會。」而孩子也相信父母如此的說法。
過分要求型的父母常「自以為是」地認為自己比孩子懂得多,自己都是對的,或認為孩子都需要自己的糾正、批評與指導才會做對,父母常不小心地扮演「迫害者」的角色,並從中找到自己的重要性與自我價值。實際上,這些父母內心是恐懼害怕的,他們也常覺得自己是差勁、沒用的,他們不希望孩子和自己犯同樣的錯。筆者常看到這類型的父母小時候和自己的父母互動時,常覺得自己是不重要的,不被在乎的,無力的,自己說什麼都沒用,因為父母都不會理會,凡事都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做事,只能唯命是從,感覺自己是個受迫害者。然而,當自己為人父母時,又像自己的父母一樣,不自覺地又成為一位迫害者,過分要求自己的子女。此外,好批評的父母,常是因為害怕自我的弱點被識破,所以給小孩過度的批評。他們常是完美主義者,想要孩子能更好,但可惜的是所採用的方式是以「不斷地挑錯」來提醒孩子哪兒還可做得更好。當這類型父母與孩子互動時,孩子常覺得每天都有人在自己的旁邊,不斷提醒自己哪兒差、哪兒錯,如此一來,經年累月的被批評,孩子自我概念自然是卑劣、低下的。
(待續)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學習:看見自己的存在,找回自己的力量,建立自我的價值,活出專屬於我的生命
View all posts